DC细胞
1. DC细胞通过多种方式捕获抗原: 吞噬作用:摄取细菌、死亡细胞碎片等。 巨胞饮作用:内吞可溶性抗原。 受体介导的内吞:通过模式识别受体(如TLR、CLR)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(PAMP)。 抗原加工后通过两类途径提呈: MHC-I途径(内源性抗原):提呈给CD8+ T细胞,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(CTL)。 MHC-II途径(外源性抗原):提呈给CD4+ T细胞,辅助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。 2、T细胞激活与免疫应答调控 激活初始T细胞:DC是唯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(Naïve T cell)的APC。 决定免疫应答类型: 分泌IL-12、IFN-γ → 促进Th1反应(抗病毒、抗肿瘤)。 分泌IL-4、IL-13 → 促进Th2反应(抗寄生虫、过敏)。 分泌TGF-β、IL-6 → 诱导Th17(抗胞外菌、炎症)。 分泌IL-10 → 诱导调节性T细胞(Treg)(维持免疫耐受)。 3、免疫耐受的维持 胸腺DC:参与T细胞阴性选择,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。 外周DC:通过诱导Treg细胞抑制自身免疫反应。
DC细胞的临床应用
(1)肿瘤免疫治疗
DC疫苗:体外负载肿瘤抗原(如Provenge®用于前列腺癌)。
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如PD-1抗体)增强T细胞应答。
(2)感染性疾病疫苗设计
基于DC的HIV、HPV疫苗研究。
(3)自身免疫病治疗
靶向抑制异常活化的DC(如抗IFN-α疗法用于SLE)。
DC细胞是免疫系统的“指挥官”,连接先天与适应性免疫,决定免疫应答的方向(激活或耐受)。在肿瘤、感染、自身免疫病及疫苗研发中具有重大价值,是目前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。